包头及周边光伏硅产业围绕化工、材料、冶金、机械等不同的学科方向存在着较大的人才缺口,其中2024-2026年预计需要本科生800-1200人,研究生80-100人,预计未来5-10年需要本科生5000-5500人,研究生350-450人。另外,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大多数企业同样缺乏高素质应用型的高职学生。包头市属高校以及住包高校设置硅产业专业较少,其中本科层面只有内蒙古科技大学新筹建的硅业学院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光伏硅加工与应用技术方向),每年招生约40人;专科层面包括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光伏工程技术(每年招生50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开设光伏工程技术和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专业(每年招生约100人)。目前,加强硅产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制约包头市乃至自治区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一、存在问题
(一)硅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薄弱。师资队伍储备不足,尤其是具有一定实践背景的师资极度匮乏,而目前人才引进又较为困难。硅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清晰,培养方案不够成熟。同时,教材等教学资源急需建设。
(二)硅产业办学条件亟需改善。面临场地和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少,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条件不足,不足以支撑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高校企业联动培养机制不够完善。高校与政府、企业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协同性不够。部分政府部门不重视导致沟通不畅,高校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了解掌握不够,企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支撑度不够。企业对办学资金投入不积极。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学科建设。学校聘任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或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的讲授工作,企业为被聘任教师在工作时间以及待遇酬薪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如确定上课时间后,受聘人员在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认同为上班。校方要求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促进学科建设水平,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校企联合建设课程资源,联合编著诸如《硅片加工技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硅材料检测技术》等硅产业专业关键核心课程的教材,企业给予一定的人力支持,政府给予适当的出版资助。
(二)加大校企融合。倡导硅产业企业为学生的各种实习提供便利条件,相关专业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场地,配置指导实习的工程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深度融入校方的学科建设,联合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三)强化支撑体系。政府投入适当的资金对专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进行扶持,硅产业相关专业作为新建专业,尤其是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和学生实习实训环节非常薄弱,急需加强。政府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建立合作成效评价标准,出台相关具体支持政策。政府鼓励企业优先吸收本地高校的硅产业相关毕业生,将吸收本地毕业生数量以及企业支持人才培养效果作为税收优惠等考评条件之一。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校企定期开展会谈机制,反馈企业技术发展动态与人才培养需求,校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便适应经济技术发展需求。
包头及周边光伏硅产业围绕化工、材料、冶金、机械等不同的学科方向存在着较大的人才缺口,其中2024-2026年预计需要本科生800-1200人,研究生80-100人,预计未来5-10年需要本科生5000-5500人,研究生350-450人。另外,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大多数企业同样缺乏高素质应用型的高职学生。包头市属高校以及住包高校设置硅产业专业较少,其中本科层面只有内蒙古科技大学新筹建的硅业学院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光伏硅加工与应用技术方向),每年招生约40人;专科层面包括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光伏工程技术(每年招生50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开设光伏工程技术和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专业(每年招生约100人)。目前,加强硅产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制约包头市乃至自治区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一、存在问题
(一)硅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薄弱。师资队伍储备不足,尤其是具有一定实践背景的师资极度匮乏,而目前人才引进又较为困难。硅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清晰,培养方案不够成熟。同时,教材等教学资源急需建设。
(二)硅产业办学条件亟需改善。面临场地和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少,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条件不足,不足以支撑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高校企业联动培养机制不够完善。高校与政府、企业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协同性不够。部分政府部门不重视导致沟通不畅,高校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了解掌握不够,企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支撑度不够。企业对办学资金投入不积极。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学科建设。学校聘任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或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的讲授工作,企业为被聘任教师在工作时间以及待遇酬薪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如确定上课时间后,受聘人员在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认同为上班。校方要求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促进学科建设水平,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校企联合建设课程资源,联合编著诸如《硅片加工技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原理》、《硅材料检测技术》等硅产业专业关键核心课程的教材,企业给予一定的人力支持,政府给予适当的出版资助。
(二)加大校企融合。倡导硅产业企业为学生的各种实习提供便利条件,相关专业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场地,配置指导实习的工程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深度融入校方的学科建设,联合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三)强化支撑体系。政府投入适当的资金对专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进行扶持,硅产业相关专业作为新建专业,尤其是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和学生实习实训环节非常薄弱,急需加强。政府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建立合作成效评价标准,出台相关具体支持政策。政府鼓励企业优先吸收本地高校的硅产业相关毕业生,将吸收本地毕业生数量以及企业支持人才培养效果作为税收优惠等考评条件之一。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校企定期开展会谈机制,反馈企业技术发展动态与人才培养需求,校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便适应经济技术发展需求。
信息来源:包头政协